【乡村振兴】:巴山渝水,物华天宝,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,正奏响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。近年来,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如今,当我们走进重庆的各个乡村振兴示范村,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昔日的贫穷与落后,而是生机勃勃的产业、整洁美丽的村容、文明和谐的风尚和人民群众幸福的笑脸。这些示范村,如同镶嵌在山城大地上的颗颗明珠,闪耀着乡村振兴的璀璨光芒,也为全市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宝贵经验。
产业兴旺,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
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。重庆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,走出了一条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。
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: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,大天池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打造了集观光、休闲、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。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,带动村民参与旅游服务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如今,大天池村已成为渝北区的一张亮丽名片,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。
涪陵区蔺市镇新涪村:新涪村以种植涪陵榨菜为核心产业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带动全村发展榨菜种植。村里还引进了先进的榨菜加工技术,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如今,新涪村的榨菜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。
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:柑园村地处三峡库区,拥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,非常适合种植柑橘。近年来,村里引进了优质柑橘品种,推广了绿色种植技术,还建立了柑橘加工厂,开发出了柑橘果汁、果酒等深加工产品。如今,柑园村的柑橘产业已成为当地的致富产业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。
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:华溪村以种植黄连为主,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带动全村发展黄连产业。村里还建立了黄连交易市场,方便村民销售黄连。如今,华溪村的黄连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。
生态宜居,人居环境持续改善
重庆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建设美丽宜居乡村。
南川区生态渔村:生态渔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,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乡村旅游。村里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垃圾治理,改善了村容村貌。如今,生态渔村已成为南川区的一处生态旅游胜地,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。
武隆区仙女山镇白果村:白果村依托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村里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了交通条件。如今,白果村已成为武隆区的一处乡村旅游示范村,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。
乡风文明,文化生活丰富多彩
重庆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,丰富农村文化生活,提升农民精神风貌。
合川区香龙镇白塔村:白塔村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抓手,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。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,定期开展文艺演出活动。如今,白塔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村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。
大足区雍溪镇团结村:团结村以弘扬孝道文化为抓手,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。村里建立了孝道文化广场,定期开展孝道文化活动。如今,团结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尊老爱幼、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。
治理有效,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
重庆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,完善乡村治理体系,提升乡村治理能力。
开州区长沙镇齐桥社区:齐桥社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,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带领村民脱贫致富。社区还建立了村民议事会,让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。如今,齐桥社区的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社区和谐稳定。
忠县新立镇精华村:精华村以加强民主管理为抓手,积极推进村务公开,保障村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。村里还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,对村级事务进行监督。如今,精华村的乡村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,村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。
重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成功实践,充分证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。这些示范村,如同一个个闪亮的坐标,标注着重庆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,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重庆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,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!
未来,巴山渝水必将更加美丽,乡村振兴的乐章必将更加响亮!
香港环球卫视《乡村振兴》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,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,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!
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
撰 稿:清沨
值班编辑:刘紫丹
责任编辑:黄建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