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每日一品】江南,这方铺展在长江以南的水墨长卷,向来是文人魂牵的梦乡与诗意生长的沃土,杏花春雨与乌篷画舫在此相偎,晕染成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独特意境。

诗画的底色:文脉流淌的鲜活注脚

江南的文气因水而灵,从古至今未曾干涸。凭着“吴山越水”的秀雅与诗脉相传,江南成了诗词里的常客,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”的咏叹里,藏着白居易忆“日出江花红胜火”的明艳,也记着韦应物写“独怜幽草涧边生”的清幽。当年柳永在钱塘观潮的感慨,如今潮声依旧,却仍能从六和塔的檐角间,读出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”的千年壮阔。

舌尖上的温婉:水土与滋味的相和印记

江南的饮食文化里,浸着河湖养出的清甜。饭桌上的“清蒸鲥鱼”,鲥鱼得是江里刚捕的鲜物,只加姜丝清蒸便鲜掉眉毛,是江南“鲜而不腻”的代表;巷口的“青团子”,从清明吃食成了时令小点,带着艾草的清香与豆沙的绵甜。就连寻常时吃“桂花藕粉”“糯米糖藕”的习惯,也藏着江南人对甜的含蓄与对时节的尊重,成了江南人对细腻生活的留存。

雨巷深处:水乡日常的肌理缩影

江南的青石板路与油纸伞,是水乡风情的鲜活符号。雨巷的石板被雨水润得发亮,曾伴着卖花声见证晨昏交替;穿镇而过的乌篷船,船篷沾着雨珠,船桨一摇便荡开水面的涟漪,桥头阿婆递来的梅花糕,甜里带着热乎气,说着江南作为“人间天堂”的烟火琐碎与诗意绵长。

从六朝“金陵王气”的南都胜地到“鱼米之乡”的锦绣天地,江南的变迁史就是一部水与诗的交融史。这里没有对雅俗的生硬划分,只有在时光里沉淀的温润,正如江南的雨般细细洒落,让千年水乡的故事在岁月里愈发清润。

香港环球卫视《每日一品》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,游历名胜古迹,展现华夏魅力,见证非凡传奇!


香港环球卫视  媒体中心

编稿:刘紫丹

责编:黄建强
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