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每日一品】广州,这座珠江口的千年商都,自古便是岭南门户与中外交通的枢纽,商贸基因与开放精神在此代代相传,成就了“千年商都”的独特气质。

十三行的荣光:清代外贸的黄金时代

广州的商贸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起点之一。至清代,朝廷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,十三行作为官方特许的外贸商行,垄断了中西贸易近百年。当时的十三行街区“洋船云集,银钱堆积”,茶叶、丝绸、瓷器从这里远销欧美,而西洋的钟表、毛织品、香料也在此登陆。如今在广州博物馆馆藏的广彩瓷、外销画,以及沙面岛上保留的欧式建筑,都默默诉说着“一口通商”时代的繁华盛景。

市井里的交融:饮食与语言的活态见证

广州的市井文化中,藏着多元交融的密码。早茶桌上的“沙琪玛”源自满族点心,经岭南改良后成为粤式茶点;街头巷尾的“荷兰水”(早期汽水),是清末西洋饮品在本地的演化。粤语中“士多”(store)、“波”(ball)等词汇,更是百年前中西商贸往来在语言上留下的印记。这些日常细节,恰是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生动注脚。

骑楼老街:商业文明的建筑缩影

广州的骑楼建筑,是近代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。其底层沿街部分向前伸出,形成走廊,既适应岭南多雨的气候,又方便行人购物,这种设计融合了东南亚的“五脚基”建筑特色与西方柱式结构。上下九、北京路的骑楼老街,曾是商贾云集之地,楼体上的浮雕、彩玻璃既有中式吉祥图案,也有西洋花纹,见证了广州从古代港市到近代商业都市的转型。

从秦汉的“番禺都会”到清代的“十三行”,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中心,广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放通商的历史。这里没有对异质文化的排斥,只有在交流中不断丰富的自我,正如珠江水般兼容并蓄,让千年商都的故事在时代浪潮中持续书写新的篇章。

香港环球卫视《每日一品》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,游历名胜古迹,展现华夏魅力,见证非凡传奇!


香港环球卫视  媒体中心

编稿:刘紫丹

责编:黄建强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